书奇趣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开局怒怼李世民:这太子我不当了 > 第516章 螳螂捕蝉

第516章 螳螂捕蝉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扶余慈猛地攥紧了拳头,指甲深深掐入掌心,带来一丝刺痛,却也让他混乱的头脑清醒了几分。

“倭国……银山……”他想起昨夜打探到的、不知从何处悄然流传开的消息,关于那座名为“石见”的,蕴藏着无尽财富的银山。

他终于明白,大唐为何会对倭国那片“蛮荒之地”突然感兴趣。

自己这枚棋子,恐怕还肩负着为大唐探路,甚至未来争夺那银山的使命。

这让他感到更加的屈辱和无力,但同时也隐隐看到了一丝借势的可能。

如果操作得当,那银山,或许也能成为他扶余慈的筹码?

接下来的日子,扶余慈像是换了一个人。他强压下所有的恐惧和不安,开始积极奔走。

他利用“归义郡王”的身份和圣旨赋予的权力,在长安、洛阳,尤其是沿海的登州、莱州等地,公开招募愿意随他前往倭国的“志士”。

效果出乎意料地并不算太差。百济虽亡,但其遗民数量众多,其中不乏对故国尚有眷恋,或是在大唐境内生活困顿、渴望搏一把富贵的亡命之徒。

再加上太子方面通过“民间”渠道暗中输送来的一些资源,短短一个多月,扶余慈竟然也拉起了一支近两千人的队伍。

这支队伍鱼龙混杂,有破落的百济贵族,有经验丰富的老兵和水手,有手艺精湛的工匠,更多的是走投无路、渴望在新天地寻找机会的流民。

他们乘坐着由大唐官方“协助”征调、购买的几十艘老旧海船,在贞观十八年初夏,于莱州港外集结,准备扬帆东渡。

出发那天,天气并不算好。铅灰色的天空低垂,海风带着咸腥和凉意。

码头上,没有盛大的欢送仪式,只有一些负责监督的唐朝低级官吏和好奇围观的百姓。

气氛萧索而压抑。

扶余慈站在最大的那艘旗舰船头,身披郡王礼服,望着眼前浩瀚无垠、波涛起伏的大海,心中充满了对未知的恐惧和对命运的愤懑。

他回头最后望了一眼越来越远的大唐海岸线,那片承载着他屈辱、野心和短暂富贵的土地。

这一去,或许再无归期。

“开船!”他深吸一口气,用尽全身力气,嘶哑地下达了命令。

帆缆搅动,巨大的船帆在风中鼓胀起来,带着这支充满悲壮和不确定性的队伍,驶向了迷雾笼罩的东方。

几乎就在扶余慈船队离开莱州港,消失在海平面下的同时,千里之外的辽东,战争的最终章即将奏响。

泗沘城下,唐新联军旌旗蔽日,营垒连绵数十里。

经过连番苦战和严密包围,这座百济最后的堡垒,已经如同熟透的果子,摇摇欲坠。

城头之上,百济义慈王形容枯槁,眼神绝望,却依旧在做着困兽之斗。

他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好好的百济,为何会在这短短时间内,崩塌得如此彻底。

城下,中军大帐内,侯君集正与程处默、刘仁愿、薛仁贵等将领进行最后的战术推演。薛仁贵一身亮银甲胄,英气逼人,眉宇间充满了必胜的信念。

备用网址请保存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