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奇趣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在逃王妃 > 第117章

第117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越走越近时,那崔迟景似是低声说了什么,扶在阿湄腰上的手轻轻向前推。

郑伊湄走出几步,不自觉地张开双臂。

岑璠抱住她,耳边有一句祝语,如临春风,似将风雪全都化开,“祝皎皎生辰吉乐,岁岁年年,顺遂无虞。”

岑璠轻轻点头,退开一些,仔细看了看她,悬着的心似终于落了下来。

郑伊湄也多看了看她,注意到她身上的玉佩,眨了眨眼。

岑璠也察觉到她的目光,扫向她的腰间,发现她带的那块儿玉佩,正是她送与她的那一块儿。

两块儿玉佩虽然不太一样,可大抵是相似的。

两人的目光都注视一瞬,而后移开,似无事发生一般。

可这些反应,都落在了元衡的眼中。

第79章 郑氏腰上别的那块儿玉佩,……

元衡沉默,不曾有一句问话。

他注视着两人,冷风吹过,仿佛吹干涩了双眼。

渐渐地,连嘴唇都被吹得麻木,嘴竟是张不开。

他的眼睛盯在那张玉莹尘清的面容上,眼底布有血丝,缓缓移向两人腰间相似的玉佩上。

许多事,许多变故,许多因果,似乎都这样悄无声息被串联了起来……

所有遗憾还有不甘仿佛被这些因果关联诠释完整,可带给他的并不是清醒,而是更多的迷茫。

仿佛一切信念都被摧毁一样。

他喉咙滚动,似在独自吞咽什么,心中泛起一阵阵苦涩,可声音也被这些酸苦都堵住了。

不似从前的一次次短暂的痛楚,仿若风卷残云,河坝决堤,浑身的力气都在一瞬间被抽去。

他呆呆站在那里,仿佛周围都黯淡下来,一切声音都被吞噬,一向锐利的眼睛变得无神灰白。

两人还有说不完的话,郑伊湄打开袖中藏的锦盒,里面是一只白珠玉兰簪。

岑璠微微低下些身,倒也没有什么身份上的顾虑,由郑伊湄亲自为她戴上那支簪子。

周围的欢愉中夹杂着寂静凄冷,可她目光未移,牢牢注视在眼前的另一个女子身上。

那正在独自吞咽的痛楚,连一点都不曾被察觉……

也只有崔迟景在旁观之余,看了眼晋王,似察觉到他情绪的反常,问了一句,“殿下怎么了?”

元衡回过目光,眼中闪过的一丝狠意收了起来,转而眼底却又泛起一阵酸涩。

他本能掐紧了手,手背暴起青筋,抑制住那种感觉,道:“无事。”

崔迟景便也没多问,觉着这么继续站着也不妥当,将两人请进院子。

那方小院处处透着生机,小院中有一架秋千,还有专门烹茶的地方,小潭旁的一棵枯木尚不算高,潭中的残荷皱成一团,却不显萧瑟。

两人还未成婚,分房各自住一间屋,郑伊湄带她进了自己的房,吩咐人煮上了茶,端了些平城才有的乳酪糕点。

如今跟在郑伊湄身边的人,除了那些从郑氏带来的护卫,其余都是晋王安排来院子伺候的人。

当初她报了必死的决心来,出门前便是没有告诉蒲菊,她知道郑氏也被很多眼睛盯着,让蒲菊再来平城也不妥。

屋内的婢女上完茶,郑伊湄便让人都下去。

岑璠问道:“这些日子在平城住的怎么样?可还习惯?”

郑伊湄道:“比起洛阳是冷了些,不过图得清净。”

岑璠嫣然轻笑,“打算什么时候大婚?”

郑伊湄道:“临走的时候,父亲曾经派人送信于我,郑氏受崔氏一案牵连被盯得紧,我们想等局势定下来后再大婚,到时候请父亲来平城。”

岑璠觉得这样也好,一门婚事若是能得到亲友的祝福,自然是再好不过。

她道:“前些日去洛阳时我们去见了郑老家主,你放心,他的身子很好,几位郑氏公子也都在洛阳。”

郑伊湄不由想到往年还在郑家时过年的情形。

那时每年洛阳都会燃起璨亮烟火,上元节不去宫中,就会陪她去街上猜灯谜。

备用网址请保存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